從ESG 看 台灣人的證照迷思

· 幕僚力

「ESG到底要不要考證照?」

偶然在Thread上看到有人在問ESG證照相關的問題,雞婆如我也跟著就已知的台灣現況回應了一下。看到有脆友回應現在台灣的永續報告書根本是寫作文比賽,想必也是同道中人,非常一針見血!

 

準備進入閉關期之前,才有個行銷界前輩來問問我是否需要在其公司投入進修預算給專員們去學習考取證照,我的建議也是先不用。

 

我的原因理由很簡單,除了目前台灣國內沒有任何一張ESG永續經營證書是國家官方認定的(政府自己都還在制定相關檢驗標準了......)。


另外就是目前全世界ESG的遊戲規則都是西方制定,尤其像歐盟2026年要正式開徵CBAM碳關稅,只要每天有掌握國際財經動態都能大概了解趨勢走到哪;網路上也非常多投入資源經營ESG國際資訊的平台,例如:台達文教基金會、今周刊的ESG永續平台等,其實都能幫助快速掌握非常多的國際最新資訊。

 

 

▍台灣人的證照迷思,獲益的是誰?

 

說這話是擋人財路,事實上坊間許多機構及大學院校開辦ESG永續課程,大多涵蓋的面向都是以「E」環境為主,主要課程內容訴求碳交易、碳排查及ISO相關規定。

 

 

這些內容方向沒問題,有問題的是目前國內許多沒有實際在企業內操盤的「老師」們,來談這些,西方制度的法規等資料,老實說只要有心,自己花時間研讀摸熟都可以,當然付了錢有人幫忙整理資料再有系統的輸出給願意聽的人,這是市場供需問題。

 

 

可是學了這些、拿到了所謂的證書後,企業們真的會願意花高薪聘請你擔任「永續經營管理師」的職位嗎?


首先,永續經營這件事,只要最上面的老闆不做,不從高層制定策略貫徹,員工再有意識都沒用。


其次,ESG永續經營這件事所涵蓋的範圍太廣太雜,目前國際可參考且具有公信力的評鑑指標包括 MSCI 、S&P Global和FTSE Russell。不過這些評分機構的評分標準也都不一樣,目前完全沒有一套國際一致的標準。

 

 

以台灣來說,上市櫃企業原本就被金管會要求每年定期公開許多資料,作為信用評等的參考依據,以作為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資本。

非上市櫃公司的企業,尤其是有工廠製造端的產業,一定也會有ISO或其專業領域的相關認證,就是繼續遵循並確保有跟上新法規即可。


那麼因為永續經營涵蓋的面向太廣泛,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法規、既有的國際評價指數可作為依循。這些是原本企業內部都在做的事,一個所謂的「永續管理師」進入公司後,是要做什麼呢?統整以上資料變成的PM窗口定期向老闆匯報嗎?


▍有了所謂的證照,然後呢?


我不能武斷的說市面上所有與ESG永續經營相關的課程都沒用,只能說透過被整理系統化後的資料,多方涉獵自己已知、略知或未知的知識,對於自我充實成長而言是好事。


但要懷抱著憧憬以為拿到了證照,就能一下子空降到企業中的永續經營團隊去做大事,只能說祝好運(?)

要做企業的永續經營,首先要先永續經營自己並且認知到這領域是學無止盡,實務上絕不會是只侷限在學費交出去換來的課本內容中。培養自己查找資料和梳理分析的能力,絕對是做好這件事的關鍵。

 


自從這幾年ESG永續經營成為熱門關鍵字後,周遭凡是業務有涉及於此並投入心力耕耘的朋友們都會私下開玩笑,要不要組團去賣課程收割一波?

 


喔~掰惹味,這些朋友們包括我,開始做ESG永續經營都不是因為先拿到證照才去面試工作,而是我們本來就在企業中分別擔任幕僚,從PR、IR、PMO到財會專業。


我們無一例外的都是從大量、廣泛地蒐集查詢資料,根據所處產業的不同,去逐一梳理出輪廓,把一堆縮寫專有名詞都搞懂,再回頭整理資料與盤點內部現況進而分析。 最重要的是,我們匯報的對象都是公司CEO 或至少是總經理。

 

 

回到上面所說的,ESG永續經營要從經營者「有意識」也 「有意願」的發起號召與貫徹執行,才有可能啟動這項涉及企業未來三到五年戰略藍圖的超大型專案。

 

請務實的想想,如果拿到了永續管理師的證照,在一間超過五百人以上規模的企業中,一個新人入職後能從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去推動永續?

 

 

#ESG

#永續經營

#社會觀察

#這篇擋人財路我很抱歉

#話藝師

#Alice_YourSpeakingCoach

 

📷: Sustainability Works picture from Ire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