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記家規>:「最普遍認同的觀點是:家族企業往往重人情而輕制度,過度重視人情世故,而忽略了制度的執行與管理。」
從去年回來後,陸續聽到爸媽聊天談論起OO姨的工廠要收了、XX叔家兒子不接班,搞到長輩明明退休又北桃兩地天天進公司主持大局、Z姨的公司最近要慢慢收攤,煩惱著二十多年來一起奮鬥的老員工們怎麼處理......
光是有來往的長輩們事業面臨交棒斷層之案例,都比我每天下午吃的點心多。
有天我真的忍不住開口:「那他們有想過二代為什麼一定要接班嗎?他們有想過公司交給專業經理人嗎?」
兩老瞬間安靜。
老實說,華人商業世界裡「家天下」的信念還是長存其中,說刻在DNA裡也不為過,加上長期鄉愿的「情理法」處事習慣社會背景,一手成立的公司無論規模大小,要交到所謂外人的手中,老人家們心裡都會有道過不去的超高牆。
硬要二代或三代接班,其實是一種情緒勒索。
孩子們也有自己的人生,為何要被迫從事投入?何況產業別不感興趣時尤其慘。更不用說個性問題,有些人就是不適合做經營管理層,接班後背後還有太上皇與太后各種垂簾聽政,公司內老臣如果有意見,也都需要擺平各方勢力,接班後的經營血淚都是外人不知道的辛苦。
有次針對某姨的專業領域工廠斷層之事與家母進行個案學術探討(?)我真心不客氣提出我的靈魂拷問:「他們到底有沒有栽培內部的中高階經理人或技術專家?」
據某姨回答是沒有,且流動率近年攀升,栽培員工「好像」是件投報率低的事。
我就問,長期不栽培或試著放權給在公司多年的專業經理人或技術高手,尤其是如我年紀的中高階管理層,看不到長遠發展的職涯與希望,當然會走。
表現在離職率數字這件事不是因此而不栽培內部專業經理人的「因」,而是「果」—— 不讓人看到機會與希望的惡果。
試想有積極心態又真正專業能力的員工,共事多年看著公司成長,投入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及專業,卻沒有升遷往上參與更多公司重要事務的機會管道,說不定加薪頻率和幅度還少得可憐,做再久,公司的一切都與自己無關,別說不是自己的,連成為合夥人或股東的機會都是零,誰還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呢?
這也是為何近十年越來越多專業人士自行創業,或選擇發展副業積極創造多元收入求轉型,甚至是躺平的一大原因。
公司栽培專業經理人,真的是一種投資,也是讓企業永續經營的長期戰略。
被家天下「信念」綁架的主事者,講人情,事實上是講自己家裡的血脈人情,說到底這份情還是與員工們無關。
無人接班面臨收攤窘境,在我眼裡看來也只是剛好而已。
Photo credict: Hong Kong,2019. / 每週五晚上載我回家的BR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