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拜金女」看兩性溝通

· 好好說

Threads上這幾天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拜金的定義再度重新被詮釋。

 

過去社會對拜金的定義普遍是精品包、吃穿用度以豪奢顯擺為最高指導原則。然而Threads出現一篇文,男性當事人紀錄以請客為前提下邀約女生網友見面,請吃牛排及喝星巴克,但女方點了Venti size的星冰樂,男方因此感受不佳覺得被女網友佔便宜~

 

無獨有偶,還有另一則貼文是由女性貼出,分享自己在前男友生日時送了對方Apple watch,然而輪到女方生日時,卻只收到一片85度C的蛋糕,並被男方說教了一番。由此掀起了男女網友們在網路上一陣關於拜金的討論。

 

許多女性朋友開始紛紛曬出花自己的錢,是過著怎樣吃穿用度的日常生活時,一系列拜金文真的把我逗得很樂,我不參戰但我決定來蹭最後一波流量(?)聊聊我的見聞及兩性溝通的鴻溝。

 


先聲明,我自認是個普通人,只是事業工作之故,有些聽起來厲害的頭銜然後會接觸到神人們,絕非什麼富家千金出身。另外為了保護當事人,細節會做改寫調整,以免造成他人不必要的麻煩,有人要自己拉椅子坐下來也與我無關。Just story teller for fun.

 

💡本人追求知之甚解,說故事前,當然首先要定義:什麼是拜金?

想直接看故事的人麻煩自行往下滑。


關於拜金,維基百科是這樣說的:

「拜金主義(Money worship)是一種『在社會上,無錢萬萬不能』與『金錢至上』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被認為起源於資本主義鼓勵人類追求自我物質利益的思想主張,而許多廣告,以及流行文化也被認為有助長社會整體拜金主義風氣的作用。刻板印象中拜金常與女性產生關連,進而有『拜金女』一說。但刻板印象未必正確,也未必能精確描述一個群體的人。」


好的,維基百科也知道女性朋友們的不容易,特別說明所謂拜金的刻板印象常和女性做關聯。

 

💡再來看看劍橋辭典如何釋義「Gold Digger」:「someone, usually a woman, who tries to attract a rich person, usually a man, in order to get presents or money.」 附註中文是:「以色相騙取男人財物的女人。」

 

哎呀!又是女性😭

 

💡而歷史社會學家Brian Donovan在《美國拜金女》一書中,曾針對此現象做分析論述:「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拜金女』威脅了男人養家活口的角色,工人階級女性可以透過性吸引力來做為生存策略和向上流動的階梯,並透過婚姻上的『心靈慰藉法』(heart-balm laws)來向違反婚姻承諾的男方『勒索』金錢賠償。」

 


就歷史發展一路到現在,顯然過去處於弱勢地位的女性如果想要向上階級流動,「色相」的確是個方式。然而這次引起廣大女性眾怒,是因爲現今女性各方面條件已不如從前,多數都能自給自足,家裡環境條件允許的話提供豐富物質疼愛更是常態。


🌟終於要進入說故事正題......

上述定義都指向相對弱勢的女性需要拜金來讓自己階級翻身,不過真.公主們是生來有錢的「多金」,難道就不拜金嗎?

 

在某串文中看到有男脆友分享他同學的日常,差點以為是我認識的人...


社交圈中的一位女朋友,她人生第一隻哀鳳是果凍送的,從小留歐一路到研究所畢業,她與手足被家族安排投資入股做董事的公司都是大家絕對聽過的。


因為她也不需要工作,但20多歲畢業後人在江湖走跳難免需要點頭銜,畢竟她也不好總說「你好,我爸是...」,因此隨意挑了其中一家掛名CxO,懂的人就懂。日常就是睡到自然醒出門早午餐、飯店下午茶,美甲美睫洗頭之類。


有次結束聚會我們在仁愛路走著,隨手一指一小塊畸零地是她家的,不用說她住天龍國蛋黃區中的蛋黃區,走路就能到家但她還是叫了UBER,海外各處置產一類那也不用說~當然出國就是商務艙起跳,也沒什麼好觀光的因為大多數知名景點她從小遊歷過,就純度假休息、看秀看演出購物轉換心情一類。


老實說,有時我會覺得她滿節儉的,因為也沒聘私人秘書或助理打點日常,或許是與她家人共用?出國也沒搭私人飛機(我的價值觀......😅


這麼多金了,起點就是別人終點的真公主,還需要拜金嗎?

她跟我們一眾女朋友們說:「男人就是要讓他花錢,這是沈沒成本。你讓他花越多在你身上他越捨不得離開你。」


嗯,因此上述日常消費,即使她自己大手一揮都能取得,她還是讓男方出,包括約會的商務艙和不時看上的包包與珠寶飾品等等。適用對象涵蓋一路以來的追求者、曖昧者、確認關係者......總之願打願挨,她也沒有因此被潑硫酸,照樣過著滋潤的日子。


共同認識的朋友們對此想法不一,其中不乏一路靠自己打拚上來的高管朋友們、相對剝奪感更深,不免背後議論:「她自己又不是買不起幹嘛要花別人的。」

發出批評的人有男有女,當然從男性角度就是拜金、養不起,女性角度...嗯,也是拜金。看在部分女權份子裡,當然這話說出來又要被扣上「厭女」或「女性為難女性」的大帽子。


老實說,真公主的地板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天花板,我相信多數人無論男女看完她的日常只會覺得招惹不起就是保持距離,敢親近她的男性也肯定有底氣,而這就是門當戶對的重要性


 ▍想什麼請明確地好好說,勝過事後諸葛

那麼對於一般人而言呢?要不要請客也是願打願挨,人與人之間的來往、親密關係度的建立,用可量化的金錢數據來衡量,老實說在我眼裡看來是最低層次的作法。


女生們都很不開心是因為大家一起代入了情境題:受邀並已知會被請客的前提下,以自己認知的金錢觀世界觀點餐,吃飯交流就這樣。而如果男生當下感受不好,可以明確告知,好好地說希望對方點單金額上限,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沒有什麼事是不能好好說的。

 

如果對方是無法好好說與好好溝通的人,那也就不用往來了,就是這麼簡單。

 

拜金系列事件凸顯兩性之間的溝通鴻溝,多數女生們因為自己有能力,自己的錢高興愛怎麼花就怎麼花,在可負擔且有選擇的情況下,大家要的是個愉悅感 aka情緒價值,不然真的就乾脆自己吃飯省得還要冒事後被議論的風險。

而整串拜金系列文看下來,我真心欣賞並喜歡台灣女生們給自己的「高配得感」。

 

另外單就拜金女而言,當然我也知道以色事人而獲得好處利益是某些女性的優勢,她們也有厲害的地方值得我們從各方面研究。

而女生們自己討不討厭拜金?以我個人而言,當然。

準確來說,我討厭的是明明沒那個程度水準,卻想要不勞而獲靠別人的態度,而這樣的態度,男女都會有,所以也不用急著扣我厭女的帽子。


至於男性當事人的價值觀也無需額外討論,單純就是他對拜金的定義和對異性人際往來的認知落差太大。為什麼我們需要適度活在同溫層?因為省去了與異溫層不必要的溝通成本,浪費時間。


誰也不用說服誰,各自安好就好。